中房新闻> 今日要闻 >长租公寓“鲶鱼”效应渐显 精细化管理成趋势

长租公寓“鲶鱼”效应渐显 精细化管理成趋势

发布时间: 2019-07-23

每年毕业季,都是租房市场的高峰期。相关数据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新高。随着大量高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住宿成了最迫切的现实需求。这种需求,从近期多个年轻化社交平台上关于租房的内容快速升温中就可以看出。

  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一种住房供给形式,长租公寓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长租公寓有哪些特点?为何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

  供需两端皆有变化

  长租公寓脱颖而出,背后是住房市场需求端与供给端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一方面,住房需求群体将关注点从买房或者“先凑合租房”向高品质租房转移。不久前,有关机构发布的《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显示:当代城市租住群体消费不断升级,六成以上的人表示更倾向于通过长租平台来租房,近八成人会用心布置租来的房间,有近四成的“95后”租客愿意把40%以上的收入作为租金,追求更高品质的租住体验。与此同时,2018—2019年度,“90后”租客占比达到75%,成为城市租住人群的主体。

  另一方面,长租公寓运营企业加快了发展脚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市场上的活跃长租公寓品牌已经超过80个,分布的城市数量达到约50个,涉及1200余座集中式公寓和13.5万套分散式公寓。具体来看,长租公寓运营企业把自营房源或从市场上收集的房源进行装修升级与标准化改造,最终形成相应的出租性公寓。

  长租公寓快速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品质,政策也鼓励发展规范化的住宅租赁市场,这使得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品牌“长租公寓”日益受到青睐,如同鲶鱼一般,搅动了整个住宅租赁市场。

  “标准化、规模化的租房平台相比于个人房源,合同相对完整,一般不会出现恶意克扣押金的现象,连锁运营品牌的房源介绍比较清晰,不用担心网上照片和现实不相符的情况。有的长租公寓品牌采用了统一宜家式的装修风格,对每个房间进行不同的装修,拿铁、木棉、米苏和布丁的装修风格清新有格调,比较适合年轻人。”刘颖说。

  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长租公寓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长租公寓行业融资规模近770亿元。长租公寓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长租公寓市场现状调查与消费者行为监测报告》预计,2022年中国房屋租赁市场租赁面积将达到80.6亿平方米,而中国房屋租赁市场租赁人口预计2022年将达到2.4亿人。

  精细化管理成趋势

  长租公寓为何能成为住房市场的“鲶鱼”呢?

  有关专家认为,房屋不仅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资源。租赁房源一直大量存在。传统房地产市场以“中介撮合房东与租客”的零散模式为主流。房东因担心租客损坏房屋、投资回报率低、租客更换频繁等原因,使房屋长时间空置,从而造成住宅资源浪费、住房有效供给不足。而长租公寓则针对这些痛点,着力加以改善,使市场资源活起来。

  不过,随着竞争者日益增多,利润率降低,资本退潮,长租公寓市场暴露出甲醛超标、隐私安全、哄抬价格、合同纠纷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品牌的增多,热门城市争抢房源现象越来越突出,反倒抬高了房租价格,使租客成本增加。而时有发生的空气质量超标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租客对打“装修牌”的长租公寓的信任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长租公寓刚起步,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促进长租公寓市场健康发展应多方协同发力。一是健全住房租赁市场监管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监管合力,特别是对于“哄抬价格”的现象,要从制度上加以制止。二是加强住房租赁信贷审慎经营,以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加快取缔无资质的借贷平台,保证长租市场的“居住属性”;同时开发直接面向租客、流程和价格较优的租赁信贷产品,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长租公寓运营企业也应结合租户提出的各种大小问题,主动加以改善,塑造可信赖的品牌,以避免昙花一现。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