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新闻> 今日要闻 >精神病人被弃保障房谁来管?

精神病人被弃保障房谁来管?

发布时间: 2015-02-02
摘要:“对我提的问题,每个职能部门都表示很重要,但都推说不归自己管。那么,这群独居在安置房的精神病人,到底谁来管呢?”广州市政协委员、社工工作专家朱静君长期对社区问题保持关注。近几年,她发现广州的保障性住房安置区出现的新的问题—由于“老、弱、病、残、穷”多问题交织,硬软件供给上的不配套,使得本应是对困难群众和边缘家庭的福利性社区出现一些问题。(中房购-中国房地产线上交易平台。买房,卖房,就上中房购。关注二手房,关注中房购!)

 

市政协委员朱静君建议

 

关注精神病人独居现象

 

“对我提的问题,每个职能部门都表示很重要,但都推说不归自己管。那么,这群独居在安置房的精神病人,到底谁来管呢?”广州市政协委员、社工工作专家朱静君长期对社区问题保持关注。近几年,她发现广州的保障性住房安置区出现的新的问题—由于“老、弱、病、残、穷”多问题交织,硬软件供给上的不配套,使得本应是对困难群众和边缘家庭的福利性社区出现一些问题。

 

朱静君向记者介绍,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台,旨在解决老城区住房紧张的矛盾,是对困难群众和边缘家庭的福利性政策。但在近年的调研中她发现,金沙洲、同德围等多个保障性住房安置区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有精神病人与家属一起申请廉租房,但申请到手后,家属便弃置不顾,让精神病人独自一人居住,使多个社区形成了精神病人独居又聚居的结果。

 

在她调研的一个社区里,聚集了十多个精神病人,高空抛物、失控暴力、扰民行为频繁发生,至今未有解决之道。昨日上午,她特意就该问题向民政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等多个部门问政,然而相关职能部门未能给予明确答复。“万一出了事,是人人都有责任,也就是人人都没有责任了。”她担忧。

 

问题:关键是缺乏责任主体

 

昨日下午在分组讨论后,朱静君特意留下向记者详细分析了现象背后复杂的社会成因。从表面上看,由于“空挂户”(户籍保留在原社区)现象突出,居委会人力不足,户籍信息不齐全,甚至有社区无法找到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在她调研的一个社区中,一个住有3700多人的社区,居委会只掌握800多人的信息。

 

但深层的社会问题,还包括在老社区相互守望的邻里关系不复存在后,怎样培育新的社区关系,提供心理和实际上的支持;在“老、弱、病、残、贫”多个问题聚合于同一社区中,如何防止负能量的叠加。朱静君指出,当前最关键、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责任主体的不明晰。

 

她初步建议,政府需首先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区居民信息。“比如,在国土资源局摇号后,通过公安系统,将居民在老社区的信息共享到新社区。”在硬件上,建议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安置区的物管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在软件上,大力倡导专业社工进社区而非单靠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此外,居委会的人员配置不能使用传统按户籍数字分配人手的老办法。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广州日报。中房购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